股票市場受到歐洲債危機連番受壓下,使人再抱買磚頭保值金料玉律,高買高賣、低賣低賣,但到底還有個價,從近日股樓在高位波動,物業成交量率先反彈,金融海嘯後再度發揮磚頭文化,能否再次得到好優越成績,年底時也可判斷。
物業一向以來有它的價值,土地資源珍貴,縱使地價下跌,在上升周期回落時,地皮價值不可同日而與,因此在控制土地成本上,恒地主席李兆基不愧為老前輩,日前先後投得兩幅地皮,連同月前開始加快收購舊樓物業和接納政府補地價項目,擴大本身的土地儲備。
存款息低 為資金尋出路
由於1997年高價投得的地皮陸續已變成現樓,消化了高價值的麵粉,趁刻下通過舊樓收購條例,先後動用了逾100億元收購舊樓地皮和補地價,爭取最佳機會成本。李兆基被傳媒訪問時發表下述一番言論。
「看好本港樓市發展,對於政府賣地反應冷淡,李兆基認為主要因發展商保留實力,未來兩個月拍賣的兩幅地皮較為吸引,他自己亦有興趣,但亦要看價錢。 他又指,旗下的香港小輪早前投得粉嶺地皮,由於涉及金額較少,有足夠資金應付。他說,將資金用來買地,較存放在銀行有較高回報。至於南昌站項目只獲三份標書,他認為因為項目投資額太高,而且又要與港鐵分帳,坦言即使中標亦難做。早前他投了山頂白加道地皮用來自住,他解釋因為一直住分層單位,想嘗試住別墅,認為會較舒適。 對於政府應否復建居屋,李兆基認為只要政府加快補地價程序,發展商已可每年提供一萬至二萬個單位,不用興建居屋亦足以應付。」
四叔的傳統智慧是結合多年的經驗,尤其是「將資金用來買地,較存放在銀行有較高回報」,在低息周期買地更發揮投資價值,在80年代如是,即使在60年代廠家買地建廠同樣因地置富,在樓市低迷時若有資金可看長一點。老樓對未來三年樓市並不樂觀,也不太差,只是政府干預樓市的態度呼之欲出,再不容許癲價加深中下階層的怨氣,打擊特區管治威信。從他的字裡行間,反映他未來投資又重回傳統業務,買地建樓,在此刻外圍經濟變化莫測環境中,改採較穩陣的策略。
5月首25日一手私樓註冊量只錄得518宗,較上月全月1,977宗大幅減少73.8%,導致月內一手註冊量佔整體住宅註冊量的比率回落至僅5.6%,創3個月新低(見下圖)。
6月一手註冊量比率 有機創16個月新低
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,一手註冊比率顯著回落,最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盤推盤量減慢所致,情況於政府推出「9招12式」後更為明顯。而在4月下半月再沒有大型新盤推出,市場缺乏焦點,加上市況氣氛轉靜,一手成交量下跌,成為一手註冊比率急減的主要原因。劉嘉輝續稱,近期樓市持續受「9招12式」影響,樓市觀望氣氛仍然濃厚,相信短期內亦未會有全新大型新盤推出。在發展商推盤減慢之下,本月新盤成交量持續放緩,預期6月份一手私樓註冊量將可反映出來,並估計屆時宗數比起本月更少,而一手比率亦將進一步回落,甚至有機會低於今年2月份4.9%水平,屆時將有機會創16個月新低。
新地亦同時加推新盤貨尾,本周末限量推出位於九龍新蒲崗太子道東638號譽.港灣第1座38個單位應市,是次推出的兩房單位輕微加價約1%至3%,四房大宅則首度應市,相信可吸引用家及投資者入市。集團看好後市,遂以惜售策略推售。
(尚有其他文章,請登入www.HKLau.com香港樓論網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