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末二手成交量急降郤是意料中事,始終大眾市場全面公投,為樓市投票,代表性較透過不同宣傳技量和賣樓優惠的新盤更高,市民持不同意見和不同的買賣策略,代表了有人看好、有人看淡。
政府為防樓市波動 出招適時
政府銳意重組售樓秩序,對發展商絕不退讓,老樓十分欣賞官府堅持這種態度,過去本港遇上百年一遇經濟巨浪衝擊,不可再重覆以前的錯誤,任由熱錢流入和樓市泡沫拖住後腳,正所謂救得一次,救不得第二次,樓價大上大落無人想見。等同今日的特首、98年時當財爺的曾蔭權入市擊退索羅斯一役,當時果斷做對了決定。
二手市場反應也可以理解,熱錢退出和藉炒賣物業的投資者,眼見政府打擊樓價有理,鳴金收兵,以止賺離場了事。中長遠計對港人反是好事,健康發展兼按能力置業,能避免大浪衝擊,因一生儲蓄得來不易,買物業始終是終身大事,不可兒戲。
香港樓市經過百年轉變,買樓長綫必賺原則,受到全球一體化,資金流竄較易,也做成資產價格異常波動,經濟周期被外來資金影響正常秩序,在過去7年(沙士後)樓市周期愈來愈短,由基本因素帶動變為資金主導,導致推番過往升跌定律。
市場總有支持者,過去一周有內地富豪以創新高價購入奧運站君匯港頂樓複式,相反亦有入伙屋苑買家以超低價售出物業,當然這類極端的成交是極少數,在為數122萬個私人物業中是極罕有的例子。
靚盤難求 十年難得一遇
這類高價的疑惑、低價的迷惑是很容易解釋的。不少人很費解,包括老樓的同行,究竟現時樓市轉角,為何會有人以創新高價買樓,超低價賣樓那麼極端。
深入探討問題,老樓寫一本書都不夠。都是有它的價值,主要還看需求主導市場。
如太古城般,這指標屋苑有逾1.2萬個單位,無論面積和物業落成年份不同,在這為數合共61座物業中,有不同的間隔和坐向,即使在旺市時,持有絕頂超級靚單位的業主也沒有動心把物業出售。正因有特殊鐘情買家長期等待這些罕有或十年難得一遇的放盤單位,不惜代價洽購,業主亦趁機沽售套現,千難買心頭好,造就了這類淡市創新高的例子。
如山頂呎價在去年便率先打破97年高位,主因無供應兼成交少,資金流入傳統豪宅區,便造就了一個願賣、一個願買。但始終屬於少數量,未足以影響大市,因此一般非獨立性的普羅大眾單位,遇上跌市供應多買家審慎,同一時間大量放盤競爭性大,價位自然回落。
當此類平價貨被市場吸納後,樓價自然喘定找到支持位,至於能否見底回升,老樓暫時仍未見這個訊號,起碼在第三季來臨前,樓市暫時難見轉勢。
(尚有其他文章,請登入www.HKLau.com香港樓論網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