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市轉勢訊號未強,業主們如何自處,問10個都抱同一個態度,賣了樓都要住,何況現時形勢差、數據仍不差,因此未看到出現未明確的迹象下,暫時不想它。
查實是現實經濟數據真的不太弱,失業率維持4.4%合理水平、息口短期回升的機會不大、最有利優勢是通脹回升,物業抗通脹是常欠不變的原則,暫時的靜市只是之前急升之故,看不到樓價會出現1997年大跌的迹象。「當年捱過了,今日不會比當時為差。」
東涌用家錯過賣樓時機
一名東涌業主在樓花期買了藍天海岸海景單位,毗鄰一位特色單位賣地前以創新高價每呎6,000元售出,原本計劃把單位高位出貨,價位亦到達目標價逾4,500元,礙於東涌賣地價偏低,個個買家縮沙大幅㩒價,此名業主不急於賣樓,索性把單位封盤不賣。
「這段期間被代理不斷游說調低10%出售,我向他講若果我真的要賣,就算即時調低15%我都有錢賺,但反正不急需錢,賣了也要找新地方,買樓手續繁複,現時不如收回單位,當買到新單位才算,我指若果真的有低於10%的高層單位的話,即刻通知我吧,我買。」這名業主反指代理為求做生意,欠缺專業,他(代理)都有如意算盤吧。
退休老人沽樓 返內地享受
一直有意搬住內地居住的退休人士陳伯,早年已買了廣州一層樓,周一至周五在內地居住,周日和假期回港探孫兒,由於多年收租的舊居,租客於去年買了樓,租客變業主,由於此租客遷出後,陳伯計算過尚要花數十萬元翻新內籠,故此把心一横,不如把舊居出售,留回來的作積蓄,多年在內地生活已習慣了,況且內地儲蓄存款利息較香港高,都有2厘多,把存款放入人民幣戶口也不錯呢。
另一名住在西環單幢樓的女士,曾於年初向老樓了解最新市況,當時我指樓市快見頂,假若有多一層樓可首先套現,餘下來的單位留回自用。結果這位友人兩層樓也沒有沽出,而且正有發展商向她收購單位,出價更較那時欲放售的價錢高了5成。這位「幸運」的小富婆,計劃把舊樓出售後再與家人同住,反正賣了樓有大筆現金,可以加錢買大一點,改善現時欠佳的居住環境。「本身身體也不好,這裡空氣差,樓下經常有海味店上落貨,我想搬往堅尼地城,那邊交通更方便,日後又近地鐵站,已向業主出價,不過該業主同樣不欲減價太多,宜家等答覆。」
三位業主有一個相同之處,單位買入了一段長時間,引證了揸物業長賺之術。不是炒炒賣賣,沒有供樓壓力(可能要經過了最差時刻),有自己的用處或安排,並不受現刻樓市未明朗的影響,生活質素不跌反升。
(尚有其他文章,請登入www.HKLau.com香港樓論網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