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過去的一周新盤依然只以大圍名城成為獨市生意,其他安排開售的全新樓盤欠奉,不過「醜婦終須見家翁」,無可能收埋不賣,包括信置等奧運站帝峯.皇殿和新地等的鴨脷洲南灣,在修訂售樓新安排後重新啟動賣樓程序。
買家出價審慎 二手成交回軟
老樓認為,只要按章辦事,不罔顧政府的要求,避也避不少。面對公眾在要求一個透明度高的買樓資訊年代,縱使成千百對眼望到實,反而更加做到公開一點。
市場對於上述兩個蓄勢待發的全新樓盤寄望很高,礙於需求仍高,假若取價公道,仍不失是一個大好時機。基於前者要待批出改圖則通知、後者仍待售樓同意書,按群情也需要待批出一系列批文後才能開入直路。據了解,本周內兩方面隨時有進一步的消息公布,離開售期不遠了。
上周末各區二手成交量明顯減少,不排除是準買家一方面要待消化不利消息後重新部署,另一方面由於業主叫價仍偏離可接受水平,導致成交後勁不繼,何況房協480伙夾屋安排入資格者揀樓,市場仍然會看看這兩周的樓市變化才安心入市。
新界細價樓超買 調幅5%
老樓多篇專欄強調,樓市急升後放緩下來是很正常的調整,同時二手業主出現不理性叫價,即使政府不發布售賣樓花9招12式新招,樓市也會因超買而需要消化下來。
上周傳媒訪問老樓時,問及政府新招對樓市的影響,便強調那些超買的二手屋苑,會藉政府狙擊炒家行家稍為回套。成交量會下調2至3成,樓價有機會在今季調整5%以來。
這個估計是相當合理的,主因樓市基調其實沒有大改變,息口依然低,新供應是未來兩年後的事,今年供應仍維持1.5萬伙以下,過去兩年新盤吸納量每年1.5萬至1.6萬之間,仍然是求過於供,如上周老樓在蘋果日報專欄所言,內地資金轉投二手屋苑將更明顯,二手樓價有新資的支持下,藍籌屋苑抗跌力較一般二綫屋苑為高。
上季市場鼓吹以追落後言論推動新界樓,事實上新界細價樓在過去兩個月超過5%以上升幅,今季回套也只不過是打回原形,除非政府出招打壓炒家新招短期出擊,以防樓價再度急升,否則第二季調整正好如政府心願,回復健康水平,也不想樓市大幅波動,提高特區政府的政治風險。
(尚有其他文章,請登入www.HKLau.com香港樓論網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