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

二手樓透明度 遠勝新樓

老樓向來評估樓市重資金來源多於數據,由於資金是動、數據是靜,因資金流向直接及準確地影響樓市,月初用家重投樓市,已開始逐步回復購買力,縱使新盤開鑼,用家著重物業實用性和個人負擔能力作出選擇。新盤以廣告式宣傳效果,吸引買家效果上已大折扣。

按售樓新指引 銷情受制

自政府主動篤破了新盤花巧技量後,發展商無所施其技,被逼跟足售樓說明書新指引辦事,礙於重價不重量,在訂價上仍進取,令到個別新盤重開時銷售量遠低於同區二手樓,證明買家明白到,花巧不及實際,二手樓透明度遠高於新樓,縱使有大型新盤開售在即,老樓認為銷售情況不可同日而語,逼爆售樓處的場合不再。

由於每次加推單位需要三天前公布才有效,限制了每天開售的數量,這樣的賣樓程序透明度提高了,準買家不用逼通宵輪候,也不會不知其他價格下買了貴樓,或許發展商亦會有其他方式可以累積買家,讓發展商可以即時評估銷售數量和加價幅度,始終有時差限制,若要急推也賣不得。

買樓收租客 重視承租能力

從過去三周市場觀察,二手樓多了睇樓量,即使有新盤開售的奧運站一帶,睇樓客明顯大增,傾向買樓自用的比例超過一半,目前奧運站一帶可選擇的二手樓盤也不少,樓齡也不太高,由兩房至四房亦不是沒有選擇,因此買家要多比較,新樓和二手樓主要分別不多,最要緊是按自己的入市能力才是最重要。

由維港灣開始,呎價7,000元至一號銀海的每呎1.4萬元,已充份反映不同景觀和座向的價格,若同區正有新盤開售,同區二手樓多作參考。帝峯.皇殿首批呎價接近10,800元,同區亦有不少的二手樓選擇,租金亦有參考,買樓收租客更懂得計算風險和區內承租能力,以目前大市走勢,二手樓的競爭力不比新盤差。


(尚有其他文章,請登入www.HKLau.com香港樓論網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