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匯單位撻訂雖則是個別事件,但受其後遺症影響,有意尋找香港頂級豪宅收藏或長線投資的海外財團,個人私隱可能遭受到侵犯,亦可能削弱香港資金自由出入的優勢,政府和公眾同樣關注物業買賣的真確性。
外資投資物業 帶動樓價
老樓堅信成交真偽的重要,成交價高低對市場極具參考用途,應該貨真價實。香港擁有高度的法律保障,低稅率和資金自由出入,三項推動力與國際性城市競投富有優勢,如80年代日本資金和東南亞的資金來投資,正因外地資金尋找投資渠道,香港政治氣候良好,因此多年來成為具國際性競爭力的城市。
記得當內地資金來港投資房地產時,也惶恐這些內地水涉及炒賣或逃稅的目的,直接推高香港樓價,亦過去7年,在開放投資移民政策以來,內地投資移民在房地產投資每年高增長,其實亦帶動了香港樓價再進入升軌,這班人對投資物業或許個別帶有看好後市,並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,擁有物業亦展示了對香港經濟的信心。
05年中資購天際獨立屋 創呎價新高
在2005年一名來自北京資金,以約每呎3.13萬元創出亞洲分層住宅呎價紀錄,購入九龍站凱旋門天際獨立屋,買家來自北京資金,當年買樓動機也曾惹起廣泛討論。
當年日資如是,今日內地資金如是,若以合法途徑交易,合法資金從那裡來的不是問題,若果買了物業被起私隱,甚至因為遭受到市場不理性評擊的話,老樓反而擔心海外投資者卻步,換來的代價實在太大。
政府:執行部門研究跟進天匯事件
政府新聞處昨晚指出,政府與公眾同樣關注天匯發展商於日前所公布其中24個單位的買賣事宜中,最終只有4項完成交易。政府堅信私人住宅的買賣一定要公平透明,絕不容許任何製造虛假交易、發放混亂的樓宇銷情資訊以及提供不詳盡的物業資料等行為。樓宇銷售若存在「造假」或欺騙成分,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。政府會確保買家在作出買賣決定前,會獲得必須的資料。
就天匯其中24個單位的買賣中,最終只有4項完成交易,政府相關監管及執法部門現正研究及跟進該個案。
老樓未悉買入天匯多個單位的東南亞資金(盛傳為越南華僑商人朱立基或有關人士)的目的,若果成交過程證實為虛假,老樓也認為這種行徑要不得,同時政府要即時糾正和堵塞買賣資訊漏洞;倒過來說,若果整個交易過程無花無假,卻被無理指控,買家避免麻煩而放棄的話,那麼以前吸引外資的誘因遭受到衝擊,缺少了海外資金來港,可能減低投資物業優勢,已買了樓的本港買家,能否發揮預期升值優勢,換來的代價也值得大家深思。
(尚有其他文章,請登入www.HKLau.com香港樓論網)
hi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