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

也談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

為了平衡公營和私營房屋,政府大力催谷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要成功,必須在增加單位上著手,正如運輸及房屋局官員多次重申,資助計劃不旨在抑壓樓價,主要讓有供款能力唯欠首期的夾心人士而設,希望圖以冷靜選擇和半數租金輔助首期,在年後自我決定置業與否,成功關鍵在能否有足夠單位滿足需求。

僅5,000伙 80人爭一單位

首批計劃僅5,000伙確實不足應付需求,被納入入息限制可受惠的人士約有40萬人,僅5,000伙未能滿足這批合資格的人士,80人爭一個單位,即使只有一半人有置業需要,也要40人爭一個單位,根本未能解決置業需要。

在已撥作興建的置安心先租後買房屋,部份已為熟地或規劃作其他用途用地,如學校和公園用途,局方表明會視乎反應物色其他用地,以便延長計劃興建單位數量。

荒廢工地轉型 撥作興建資助房屋

其實發展局早前宣布放寬工業用途可改作住宅的計劃,這些地區不乏政府原有的工廈用地,何不把部份已荒廢了多年的工廈用地,改作置安心計劃資助房屋用途,完全不涉及私人和公屋用地,亦可以多些地區選擇,增加單位以滿足需求。

這些地區包括長沙灣、新蒲崗、牛頭角和香港仔等市區用地,政府年前未能成活化這類工地,何不利用改變用土地用途批給房協,平均每年額外提供數千個單位供應,以免數十萬個有置業需要但無首期買私樓的人士。

一舉兩得 受惠者更多

首個位於青衣項目僅可提供1,000個單位,若明年申請時誓爭崩頭,未能抽中的合資格人士不等於下次有機會,因為私人物業樓價高,縱使市區二手樓樓價在200萬元的選擇也不多,這類位於市區的用地正符合局方的原則,不動用原有公私營房屋用地之餘,亦可滿足市場的需要。

既然局方有意協助夾心階層置業,也要拿出誠意,每年只得千餘伙誠意不足,一方面可紓緩夾心階層的住屋需求;另一方面地盡其用,一舉兩得,才能發揮資助房屋的目的,受惠者的人更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